重庆能源职院“精植兴农”黄精种植技术助力乡村振兴

近日,首届中药产业互联互通大会于重庆盛大举行。在大会现场,重庆能源职业学院“精植兴农”项目团队凭借种植黄精的新技术成为焦点。该团队汇聚科技力量,致力于破解黄精培育和种植难题,积极探索中药材产业现代化新路径,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。

“精植兴农”项目团队由重庆能源职业学院中药学、人工智能等多个学院的10余名教师和学生组成。黄精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,拥有1700多年的种植历史,契合重庆山区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的趋势。然而,其种植面临着诸多挑战,种子品种繁杂、育苗周期漫长、成才培育困难等问题一直困扰着种植者。

项目团队与柯院士合照

据学校双创中心指导老师陈鸣利介绍,黄精根茎繁殖一般需要2 - 3年,种子繁殖更是长达5 - 6年。种植者不仅要持续投入土地、肥料和劳动力,长时间的田间管理工作,如施肥、除草和灌溉等,还大大增加了经济负担,资金回收周期也很长。

为解决这些问题,自2021年起,团队在种子培养技术、育苗智能化培养、智能环境监管等方面展开创新尝试。他们采用三大核心技术构建“智慧矩阵”。一是种源突围,利用秋水仙素诱导培育出四倍体种苗,这种种苗的黄精量更高,成材周期更短;二是“时间魔法”,通过赤霉素、六苄基腺嘌呤与水杨酸的三重激素浸泡配方,将种子18个月的自然萌芽过程压缩至60天;三是数字赋能,采用集成北斗定位与地形传感器的监测网络,结合无人机定期巡航、需肥量预测模型等智能化管理手段。在彭水、石柱等试验基地,该系统使化肥使用量减少30%,产量增加65%。

团队的工作得到了高度认可。在中药产业互联互通大会现场,中国中药材创新联盟理事长陈士林院士评价道:“用数字技术破解‘靠天吃饭’难题,这是中药材种植的发展趋势。”目前,团队的种质资源库里有2000份黄精种质材料正在进行对比实验。重庆市农科院副院长谭平表示,双方将建立长效合作机制,共同推动中药材种植标准化。

陈鸣利透露,团队已获得3个实用新型专利,1个软著,还有1个发明专利正在申请中。团队正积极探索建立“企业订单 + 科研育种 + 农户种植”模式,打通全产业链。目前已与华润三九等企业深入交流,达成初步合作意向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像“精植兴农”这样的创新团队,在重庆能源职业学院还有“纸韵宗谱”“蓝擎焕气”“振振有磁”“钠氟新材”“池赋芯能”等。它们都是学校基于科创园“四维融合、五阶递进”高职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孕育出的创新团队。这些团队正以青年一代的智慧与努力,在乡村振兴与产业升级的浪潮中,为职教改革与科技自立贡献力量。

THE END
分享
二维码
海报
重庆能源职院“精植兴农”黄精种植技术助力乡村振兴
近日,首届中药产业互联互通大会于重庆盛大举行。在大会现场,重庆能源职业学院“精植兴农”项目团队凭借种植黄精的新技术成为焦点。该团队汇聚科技力量,致力于……
<<上一篇
下一篇>>